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日訊 9月1日早上的青島膠州市營海碼頭,漁船整齊停泊,人聲鼎沸。
“馬上要出海掙錢了,心情非常激動,我們祖祖輩輩都指望著船吃飯?!濒斈z漁60929船長宋清焱站在漁船上,難掩興奮。在他周圍,漁民正在進行開海前的最后檢查工作。漁船的桅桿上,懸掛著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中午12點,為期4個月的黃渤海區伏季休漁期正式結束。青島3300余艘應休漁漁船從各漁港碼頭啟航,爭先恐后駛向黃渤海漁場。從空中俯瞰,海上急行的漁船星羅密布,浩浩蕩蕩。
在青島,開海已經成為一年一度的特別節日,而在這一“例行期待”里,也見證了漁業裝備、漁業管理、漁業生態的三重變化。
漁船裝備更新,海上作業有了更好保障
宋清焱從17歲就開始捕魚,至今已經35年了。“以前用小木船,現在用上了鋼制船,不僅噸位更大、跑得更快了,而且安裝的各種設備也非常先進?!痹隰斈z漁60929船駕駛室里,宋清焱介紹起漁船變化及船上安裝的北斗導航、聲吶探魚器等設備,如數家珍。
這是一艘長約34米、動力達540馬力的漁船。對于靠捕撈吃飯的漁民來說,漁船的先進性很大程度上與捕撈能力掛鉤,而能不能在茫茫大海上找到魚群直接決定著收入水平?!耙郧跋戮W主要靠經驗,近年來還用上了科技?!彼吻屐托χf,“這個聲吶探魚器可以看到水下100米的情況,魚群位置一清二楚,大大提高了捕撈效率?!?/p>
既要魚蝦滿倉,更要安全歸航。“這個最新的北斗導航定位準、信號覆蓋廣,能夠實時反映船在海上的位置,遇到危險后可以及時向岸上求救,海上安全作業有了保障。這個最新的AIS(自動識別系統),能實時顯示周圍的船只,在大霧天特別有用,可以有效防止船跟船之間意外碰撞。”宋清焱操作著設備說。
漁船裝備更新,海上作業有了更好的保障。據青島市海洋管理保障中心副主任趙志宏介紹,2024年,青島為全市1168艘中大型漁船換裝新型通信終端,實現60馬力以上漁船全覆蓋,有效增強了應急響應能力,主管部門可通過該系統實現對漁船的實時動態監管,顯著提升了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海洋防災減災水平。
“除了新型通信終端外,2024年,青島還完成了漁船‘插卡式AIS’配裝工作,實現了漁船‘插卡式AIS’設備全覆蓋。”趙志宏補充說,該設備的推廣使用,能夠有效防范商漁船碰撞風險,為漁船海上安全作業保駕護航。
漁業管理優化,有效放大伏季休漁成效
開海當天,來自國家、省、市、區(市)的四級執法力量在青島商漁船密集通航區開展開漁聯合執法巡航行動,登上漁船核查證書證件、安全通信導航與救生消防設備等,確?!安话踩怀龊!⒉话踩簧a”。
“這樣好?!闭驹谇鄭u西海岸新區積米崖碼頭上,遙望政府部門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干了20多年海洋捕撈的魯青新漁60637船長肖華說,“近年來休漁期時間變長了,政府管理力度更大了,漁業資源相較往年更豐富了?!?/p>
伏季休漁是養護海洋漁業資源的重要舉措。自1995年伏季休漁制度正式實施以來,我國不斷對其進行優化調整。在時間上,黃渤海區休漁期由最開始的2個月,到2014年延長到3個月,到2017年再延長到4個月,休漁期的大幅延長直接保護了諸多漁業生物的生長、繁衍,讓漁業資源得以更好“休養生息”。
嚴格執法是保障伏季休漁制度落地的關鍵一環?!敖陙恚鄭u統籌調度全市執法力量,漁業、海事、海警、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合持續開展海洋伏季休漁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各類涉漁的違法違規活動,有力維護了休漁期秩序穩定。”青島市海洋與漁業行政執法支隊二大隊副大隊長孫錦旺說。
發放海洋漁業資源養護補貼,是調動漁民和漁業企業伏季休漁積極性的重要舉措。今年5月,青島下達資金7000余萬元,為符合規定的漁船發放海洋漁業資源養護補貼。而這已經是青島按照國家規定,自2022年開始連續第4年發放這項補貼。
“該補貼依據海洋伏季休漁和負責任捕撈兩項指標發放,補貼比重各占50%。換句話說,休漁期內不出海捕撈,休漁期外落實負責任捕撈制度,如執行進出港報告等規定,就可以進行申領。”青島市海洋發展局漁政漁港監督處郝兆成表示,近4年來,青島累計發放海洋漁業資源養護補貼2.2億余元,進一步放大了伏季休漁成效。
漁業生態向好,支撐海上糧倉持續產出
當開海拉開序幕,青島漁船千帆向海爭“鮮”之際,中國海洋大學教授薛瑩卻在實驗室里關注著黃渤?!耙槐K钡淖兓?/p>
“黃渤海是我國近海重要的漁場之一,由于水深較淺,極易受到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周邊眾多陸源河流匯入,來自工、農業和城市污水的氮、磷物質會進入海域,導致產生富營養化等一系列生態問題,從而威脅漁業生物的生存和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毖Μ摻榻B,值得欣慰的是,隨著近海漁業生態環境的改善,以及伏季休漁、增殖放流等系列漁業資源養護措施的實施,黃渤海近海漁業生態系統正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近5年黃渤海漁業生態環境狀況總體呈穩中向好趨勢。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對恢復漁業資源、凈化漁業水域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障水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漁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間,青島累計開展中國對蝦、三疣梭子蟹、褐牙鲆等各類苗種增殖放流數量32億單位,直接補充了漁業資源種群數量,逐步改善了海洋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鼻鄭u市海洋發展局漁業處處長王亞楠說。
黃渤海漁業資源量的變化,更能彰顯漁業生態向好態勢。根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最近10年的漁業資源調查數據,伏季休漁前后,黃海漁業資源相對密度增長了2-5倍,渤海漁業資源相對密度增長了3-7倍。2014年以來,黃海里的帶魚、銀鯧、三疣梭子蟹、魷魚、中國對蝦等主要經濟種類資源量增長了20%-80%。
漁業生態向好,支撐海上糧倉持續產出。一年又一年的開海日,“靠海吃?!钡臐O家人一次又一次滿懷“魚蝦滿倉”的期待,踏上“向海要糧”的新征程。